微点评第六十三期佳作赏析 | 框架式构图

| |

发自: 网编:lee | 时间: 2018-11-30 | 浏览: 450

框架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具有引导观者视线、美化拍摄主体和增强立体感等作用。比起平铺直叙的拍摄方式,它产生的虚实对比会使视觉更容易集中到主体上,有效突出照片的视觉中心。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这种拍摄方法还可结合环境营造画面气氛。

框架式构图是用一些前景将主题框住。常用的有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厅门等。这种构图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有助于突出主题。另一方面,焦点清晰的边框虽然有吸引力,但它们可能会与主体相对抗。因此用框架式构图多会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调节,使主体周围的景物清晰或虚化,使人们自然地将视线放在主题上。

摄影师:周天 

点评:两幅作品为典型的框架式构图,很好的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体,赋予画面极大的趣味性,通过框架式构图,将主体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使构图布局显得更生动,避免了呆板感;第二幅作品中框架打破了传统的规矩构图,体现出不错的趣味性,但从强化形式感而言,画面左右的多余空间,建议不妨再裁减一些。

摄影师:王颖 

点评:第一幅作品中古桥、老牛和掮犁的农夫一起,形成了江南农村特有的田园氛围,作者在桥下取景,利用桥洞形成了“景中有景”的效果,水中的倒影为画面增添了更多内容;第二幅作品作者利用树枝作为前景,拍摄摄影师认真创作的画面,背景的风景做了适当的虚化,突出了对主体人物的表达,画面左侧构图建议做适当调整,可增加树枝作为前景。

 

摄影师:侯伟荣

点评:第一幅作品作者以前面的两棵树作为画面的框架,加深了空间感,画面黄蓝色彩对比鲜明,各种视觉元素相得益彰。但画面整体感觉稍显杂乱,建议拍摄时尝试从不同视角审视拍摄主体,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第二幅作品采用低角度仰拍,以城墙洞口作为框架,被摄人的视角在画面中起到了引导作用,但画面表现力稍显平淡,构图上可稍加考究。

 

摄影师:罗新梅

点评:第一幅作品作者运用装饰作为前景,拍摄主体人物,构思巧妙,避免了视觉单调,但前景占比太大,略有些喧宾夺主; 第二幅作品作者采用仰视拍摄,屋顶成为天然的画框,营造出空间感,天空中的大雁成群飞过,抓拍时机准确,动静结合,画面结构对称,构图工整简洁。

摄影师:余哲

点评:第一幅作品看似随意抓拍实则构思巧妙,运用典型的框架构图法,很好地凸显出主体人物,拍摄形式虽然老套,但人物抬小车的动作成为最抓人眼球的看点,但美中不足的是框架外的元素过于多余,可对构图稍作裁剪;第二幅作品利用光影效果来营造框架式构图,通过光线照射形成的局部高亮,与周围暗部形成对比,达成明暗反差的框式,构图均衡,画面呈现较强的立体纵深感。

摄影师:孟庆国

点评:从这两幅作品可以看出摄影师对作品整体把控水平相对较高,第一幅作品作者运用天然形成的冰洞做框架,突出远景处的树木,具有一定的视觉引导性,前景处的冷色调与背景处的暖色形成对比,平衡了画面整体效果;第二幅作品灯光照亮了建筑的结构,体现出更多的细节,作者采用星轨的拍摄制作手法来处理和表现天空,增强了画面氛围的渲染和表达。

摄影师:简伟洪

点评:两幅作品均以窗作为框架式构图,具有较强的形式美感。第一幅作品中延伸的枝干成了整幅画面的点缀,近、中、远景层次分明,使空间透视和纵深关系明显化,不足之处是画面缺少明暗对比,给人粗犷、硬朗之感;第二幅作品中国古典元素丰富,画意感強,色彩丰富,对比鲜明,好似一幅园林写意画,如若设置为对称式构图,画面则会更加完整。

摄影师:张健

点评:第一幅作品摄影师将主体人物安排在灯光照明的亮处,以突出主体,但画面中更多的是交代环境,看不到人物具体的细节,建议考虑更小的景别;第二幅作品摄影师利用房檐的雨滴丰富画面的表现效果,前景的绿叶烘托了环境氛围,建议将背景适当虚化,使画面更加简洁,突出主题。

摄影师:叶旭霞

点评:第一幅作品以门洞作为框架,具有较強的形式美感,画面以两条垂柳作为前景,表现出透视关系,有助于空间感的表达,色彩处理和谐统一,是一幅有“中国风”味道的照片;第二幅作品以绿叶作为前景框架,增加了画面的层次,减轻画面的呆板、无趣,为老旧的木门增添了生机,但画面略有倾斜,可稍作调整。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