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点评—第六十一期佳作欣赏

我拍摄,希望看到事物被拍摄出来后究竟是什么样。
                                                     ——加里·维诺格兰德

摄影:邓庆生

点评:两幅作品摄于皖南地区石城的徽派建筑及民俗,作者通过广角拍摄,第一幅作品典型的徽派建筑在霞光薄雾的映衬下更显其恢宏大气之感,凸显出村落安宁恬静的氛围;“晒秋”是当地民俗特色,色彩对比强烈,画面的空间纵深感强,建议拍摄时机位放低些,视觉效果会更好。

摄影:韦美玲

点评:两幅作品应在同一地点拍摄,利用傍晚的太阳光作为主光照明,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十分安静、温暖。第一幅作品以微波粼粼的水面为前景,岸上的枝干倒映在水中,远处小船停靠位置使画面略显杂乱,没有更好的突出主体;第二幅作品作者捕捉渔民整理渔网的瞬间,主体明确,氛围虽有,但在构图上仍有提升空间。

摄影:邓志阁

点评:第一幅作品作者通过平视的视角拍摄,天空层次丰富,画面影调关系表现到位,空间感强,但画面中元素过多,建议后期上或者拍摄时对画面元素进行合理舍取,效果会更好;第二幅作品摄于日落时分的古城,画面虽有表现剪影之意,实则不然,如若作者将其处理成剪影形式,要凸显剪影,就需要对画面的陪体、背景环境等简化处理,避免出现喧宾夺主;如若想凸显主体即建筑的表现方式,可以将主体的暗部细节提亮,此幅作品构图合理,主体位于黄金分割点上,稳定了画面,但画面左上角云彩显得有点突兀,可将其裁剪掉,另外后期可适当增加天空饱和度,丰富画面色彩关系。

摄影:周刚

点评:第一幅作品画面中统一的金黄色调营造出生动的秋意氛围,光线温暖且柔和,远景处山上的树林形成空间上的过渡层次,身着红色衣服的主体人物与吃草的羊群为这一秋色带来了生机;第二幅作品远处的薄雾为画面增添了神秘气息,画面左侧二人与身旁小狗朝着光的方向走去,既增添了画面的可读性,又给观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右侧的风车平衡了整幅画面的构图,呈现效果较佳。

摄影:晨光

点评:第一幅作品好似一幅水墨画,雾气漫山,若有若无,山中的一条小路清晰可见,虚实对比明显,主题贴切,意境深远;第二幅作品作者结合慢门,运用动静虚实的手法,使得平静的水面因鹅的到来而变得不平静,建议拍摄时可扩大景别,使画面不显得过于单薄。

摄影:郭灿辉

点评:第一幅作品作者采用正面拍摄,使被摄人物直面观者,产生画内与画外的直接交流,人物表情真实生动自然,虚化的背景简洁了画面,突出了主体;第二幅作品展现了环境信息,丰富观者对于人物身份的解读,但画面表现力欠佳,元素过多,显得杂乱,建议后期可对构图稍加裁剪,去掉多余元素。

摄影:王瑞玉

点评:第一幅作品前景处为典型的徽派建筑,通过错落有序的建筑引入背景处的山村,弥漫的晨雾将山峦掩映期间,若隐若现,左侧树木颜色过艳,略显突兀;第二幅作品作者采用黑白影调使斑驳的墙面更具历史气息,前景处劳动的老者与背景处欢笑的女孩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主体人物动作较僵硬,没有捕捉到面部表情,若把握好按动快门的时机效果会更加。

摄影:王颖

点评:第一幅作品在黑暗的环境下,摄影师通过局域光照亮主体,将老人面部细节突显,画面中的牛犊则扭头显出高傲的姿态,但老者抚摸牛犊的手不够明显,建议左下角做压暗处理,若画面中增加牛犊与老人的交流画面效果会更佳;第二幅作品利用河流的流向强调了画面的构图,使画面具有纵深感,红衣女子为整个画面丰富了内容,但主体人物过于居中,应做适当调整。

摄影:虞为民

点评:快门速度可以改变动态元素的形态,使其样貌变化万千。作者通过快门速度的控制来发挥灵感,赋予水以质感,构图上建议采用横构图,丰富画面的表现魅力;第二幅作品作者采用宽画幅对角线式横构图,分割了画面结构,形式感极强,一面是房屋建筑,一面是田地,拍摄角度颇富创意,远景及天空空间层次感强,气氛渲染到位。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